您当前的位置 - 网站首页 - 远见新闻
远见新闻 NEWS Center

远见新闻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远见新闻

推进文旅资产赋能开发,常熟支塘风物生活街区合作伙伴招募中

发布日期:2022-03-07   浏览次数:186次


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处江南的水乡风韵,滋养的世世代代的支塘人。也成长出属于支塘人独有的风物记忆。无论是水边的山歌声、粘板上的支塘羊肉、茶馆里的弹评曲、还是老街里的石桥窄巷,雅俗共赏,都共同塑造了今日支塘人怡然自得、逍遥自在的生活情致。

故乡,是我们对美好生活最初的感知,而故乡的风物则是与美好生活链接的桥梁。当拥有了一把名叫风物的钥匙,打开,将会发现,风物都融入在自然闲适的生活中。



(1)老山歌的新生命力

春日,用清丽婉转的白茆山歌,打开秘藏的支塘。这种无需伴奏的徒歌,来源于广阔的田野,反映了民间的历史文化风貌。

田间劳作,纺织纱布,穿插竹编、水上行舟,总有悠扬的山歌飘荡其间。山歌是劳动歌,是生活歌、是极富想象力的歌。在以前,山歌对唱,是整个小镇的狂欢。





如今经过传唱人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新的创作,白茆山歌变得与时俱进,仍传唱于这片土地上。唱给自己听,也唱给水乡里的人听。

山歌未来的变化,或许不能准确判断,但是可以确信的是,山歌声将不断绵延飘荡,山歌的灵魂也将永远留存在江南水乡的记忆里。






(2)油纸伞下的安宁

夏日,被雨水拉的很长。撑一柄油纸伞,走进天青烟雨,漫步小桥长廊,在古老的巷子,嗅得美好静谧生活的诗意。

油纸伞曾从中国走向世界,世界也因此了解中国。从选材到成型,要经过100多种工序,一刀刀刻伞骨、一层层糊伞盖、一笔笔描画。




正是因为如此,这样的寻常物件、蕴藏了温情、撑起了别人的一方天地、也撑起了支塘的安宁。这种传承工艺,彰显的正是支塘精神。



(3)茶馆里的另味支塘

秋日时节,空气的燥郁被冲散,跟着秋风,步子不觉放缓。与这漫时光最相符的,唯有饮茶。在支塘,许多茶馆拥有书场的功能,两者相辅相成。

天刚蒙蒙亮,暖黄的灯影下已经人影绰绰。走近之后,喧闹声愈发清晰,在联排紧挨的房屋中,茶馆格外醒目。


茶馆,与历史长河中端着中国人的饮茶史,坚守并蓄着中国的传统文化,又杂烩了当地的风俗人情,是民生百态的缩影。

支塘的茶馆,更多的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内涵,开辟书场的功能,融合统一又多元的文化魅力。于是,支塘人去茶馆,便也不再仅仅是为了喝口茶。





今日的支塘,茶馆依旧人声鼎沸。尽管承载的种种功用上或许不同,但相同的是,茶里始终留着支塘人对生活的向往与情趣。


(4)支塘羊肉 滋味无限多


冬天,羊肉几乎承包了支塘人的三餐。藏书羊肉、白切羊肉、椒盐羊蝎子、羊肉汤......支塘人如数家珍。可红烧、可白烧、可冷切、可炖汤,做出来的往往不腥不腻,汤色乳白,肉酥不烂,口感鲜美。它的店面往往不大,躲在水乡边,市场口,就像冬日里才肯微微露面的高手。带着一身凉气往里一钻,热腾腾的羊肉气味兜头盖过来,把人簇拥着靠近锅边。

在冬日,来支塘吃羊肉,是一种无可取代的仪式感,也是一缕寒冬腊月里最值得信赖的烟火气。春耕夏种,秋收冬藏。每个风物里都藏着支塘人对四季、对生活的理解。风物被支塘赋予特殊的意义,见证支塘的繁荣发展,也走过每一个生活细微。支塘也在风物的加持下,与四季、时间相处更加和谐,人民生活更加甜蜜。它们相辅相成,彼此交融。

有人问风物的故乡是否会消失,答案就像年味会不会淡一样。在大人心中是淡了,可是小孩童永远兴哉哉地拿红包,穿新衣,吃年食......他们的年味永远很甜。

风物亦如此,从源头而来,下游只要还有舀水的人,它就永远被深深回望。只要风物不被遗忘,就不会失去故乡。